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西散南国文学】高考感叹号(家教四题) | 舞笛

西散南国文学

审核|若兰、肖龙
编辑|黄传安
图片|网络
高考感叹号(家教四题)
作者 / 舞笛
暑假过去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和录取也都尘埃落定,鼎沸了一个酷暑假期的考大学话题虽也渐渐落滚锅宁,却给人留下诸多兴奋欢喜与意犹未尽地叹息!
被录取的都欢天喜地的去大学上课了,没录取的沮丧一阵子之后也都又琢磨下一步该干啥去了,年年岁岁大学梦,几家欢喜几家愁!
就在人家即将放弃这个话题的时候,我禁不住又想接过话头说点什么。
说啥呢?就说点令人感慨的事儿吧……
教育孩子,所有的家长都想把孩子培养成被众人鼓掌欢迎接受鲜花的“英雄”,没人想当鼓掌者,可无情的现实则是只有极少数成了接受鲜花的英雄,一大部分成为获不上奖次的参与者,大多数则只能当个路边的鼓掌者,甚至还有个别的则成了与愿望南辕北辙的臭虫。
恨铁不成钢者应当反思……舞笛在此不妨拿出几个看得见的活典型谈点感慨——
活典型之一: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
有这么一个恨铁不成钢的实际例子,是十多年前我从报刊上读来的——
说的是湖北有这么一对夫妻酷爱足球,如愿的生了个虎头虎脑的儿子,他们便按自己的浪漫理想,一门心思要把儿子打造成足球明星,而且目标盯着国家队,心里想着世界杯。
能成这等大器,谁不想呢?他们决定“从娃娃抓起”。
自儿子几岁开始到成丁之年,在儿子身上花了大量精力和金钱,不但时时天天月月年年给儿子讲足球练足球,两口子还陪着孩子追着球赛一场连一场的到处观看,甚至不惜花大钱请高人指教,十几年下来,不但影响了夫妻二人的事业,两口子一事无成,家里的几十万积蓄也折腾得一干二净。尤其让他们伤感的是,儿子被他们作为特殊人才“精心培养”了近二十年,踢球的水平一直“就那么回事儿”,比赛时他上场不上场基本不影响队里赛球成绩,有时连个替补的机会都得不到,连个三流的球队都产生不了要他的兴趣。更糟糕的还在于儿子的文化课连上个大专都难以跟上,岂止成为令人为之欢呼的“英雄”愿景无望,甚至孩子连给别人鼓掌的勇气都没了。
“种下龙种,收获跳蚤”,家长纵然悔断肠子又怎样?毕竟时光是一维性的,无法倒流,想买后悔药也找不到哪里有卖的。两千年前老祖宗就用“揠苗助长”的寓言警示后人,无奈许多人始终当耳旁风,继续重复着前人重复过千千万万遍的教训……
活典型之二:美丽凤凰养成雀
另一个是发生在我们小区附近一个家庭里的教训——
有这么个女孩儿,在我们市重点高中里分数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认为她考国家顶级名牌大学十拿九稳,可就在高考时却发挥得不理想,分数虽然上了一档本科线,却没达到顶级名牌大学录取标准,只能上一个牌子相对不够响亮的大学。按说也没什么,大学就是大学,一般大学毕业也是大学生嘛,何况仅仅是不在全国前十位那么有名的大学而已!女儿想上,可她的母亲是个特别争强好胜的女人,大概她预期目标过高过硬,坚持说要复读,必须上个北大清华复旦那样的国家一流名牌大学。女儿只好放弃入学,继续复读。谁知第二年考得还不如上次,虽然也努力了,却只达到二挡本科线,这让母亲非常不服气,还是不让孩子走,说凭女儿的基础再复读一年绝对能达到目标。第三年又考,更令人啼笑皆非,只达到三档本科分数。你说这是走还是再复读?其实这时候上了也还不算太差嘛,连姑娘的爸爸都说:“就去上吧,别折腾闺女了,终究是大学本科啊!”但那倔犟的母亲太希望女儿“成为巾帼英雄”了,而且还是渴望当那种“极其非凡的女英雄”,孩子早就不想复读了,可心有不甘的母亲硬是逼着女儿继续复读。然而,这时孩子已经彻底厌学了,第四年考试成绩让她妈大哭不止,恨不得拿头去撞墙——分数只是大专水平,不但连三档本科都沾不上边,大专还是个二档层次,同届的同学们都该大学毕业了,自己还读高中呢!如今你说是上还是不上呢?后来听说那女孩自暴自弃,连大专也没读好,门门挂科,入学不到一年便被学校开出,成了个什么都不想干的女混混儿,最终沉沦于“柳巷”之中……
入学不到一年便被学校开出,成了个什么都不想干的女混混儿,最终沉沦于“柳巷”之中……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这是一桩令人扼腕的“揠苗之殇”典型实例,回过头来想一想,这样的家长不是用自己良好的强烈愿望毁了孩子,同时也毁了包括自己在内一家三口,甚至是三代人的未来吗?好好的一株大料之苗,被任性的母亲给“揠苗”拔蔫了,愣是把一只本可以凌霄飞翔的金凤凰给“培养”了“麻雀”,还是一只劣质麻雀。
难怪人家说有些过于强势固执且不肯务实对待事情的女人会是家庭的灾星,话虽过头,但在很大程度上又是准确的,这不就是活标本吗?当然,现在讨论的是家庭教育问题,强势不强势甚至由于过于强势而造成更多其它恶果,是另外一个概念,按下不表。
活典型之三:高材生却是半成品
下边要谈的这个活典型说起来是喜忧参半——
培养孩子应该是个“立体工程”,仅仅能考高分是不够的。
她是我家亲戚一个同事的女儿,九年前高考中一举拔了个我市考分的头筹——全市文科状元,被复旦录取,学校兴奋,父母喜悦,个人自豪,连小区的邻居们听说了都无比高兴,市教育部门、学校嘉奖,父母单位颁发助学金,亲戚纷纷送来红包,处处都是祝贺赞扬声,莺歌燕舞,好不风光,估计连冥界的祖宗们都在弹冠相庆。
那是什么学校?可是千万莘莘学子可望不可即的高等学府啊!河南,尤其是河南省的考生,如果按北京上海最发达城市的分数标准录取,可能会多百十个孩子能上,但你生在河南,你就有罪了,很多分数不低的学生没资格了,但这姑娘硬是考上了,令人瞠目地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能不令人骄傲吗?
一晃八九年过去,父母亦是有苦难言。
何也?原来家庭教育无方,学习成绩虽格外好,照样觉得很失败,且失败得令父母甚感伤心,苦不堪言。
姑娘从考上大学到现在快十年了,四年本科,三年硕士,现在攻读博士,真正的学霸。按说这样的女孩是优秀得不能再优秀了,谁是家长谁都心花怒放,可她的父母却天天唉声叹气,愁眉不展,就因为女儿只会答题,不会生活。快三十岁了,还不知道男朋友在地球上哪个角落里的哪双鞋子里站着……你说愁人不愁人?
我说这个女孩不同于各方面都优秀仅仅因为过于挑剔而迟迟没结成婚的那种“高处不胜寒”一类,而是另一种类,“另类”得叫人望而生畏。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都是在家长、甚至还有“家长的家长”这种“非常六加一”的无微不至的超暖的亲人们的呵护中长大的,所受到的关爱那真是老辈子人做梦都没享受过的,即使家境不咋好的家庭也照样委屈不了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家长们吃穿差点不要紧,孩子饱暖总是没啥问题的。但是,有一个问题许多人意识不到——长期处于绝对温暖的环境,会不知不觉失却“温暖感”,甚至性格发生变异。这家的闺女就在这种卵翼的呵护下变异了…..
现在的家长不少有这种“教育观”:“你只管好好学习,只要考出好成绩,其他事你就别管了!”
这个“你别管了”的“其他事”是啥?大概可以包括这些吧——学费你别发愁,有我们呢;只要大学毕业,就业我们安排,保证给你弄个有前途又体面又舒适的好工作;吃饭穿衣你不用考虑,保你吃得饱穿得好;生活家务没你的事,只管上课做作业考高分就成;你想要啥就有啥……
我列举这几点只怕不会有人跟我抬杠。
那么,自孩子出生到高中毕业这十七八年,虽然已养育成丁,甚至成精,一个个都出落成青春四溢的大姑娘大小伙子了,可能力、性格、处事等方面却“发育不全”,甚至出现严重缺陷,为个人为家庭埋伏下了重重危机。
这位女博士生就是。
她虽然学习甚有灵性,考试成绩出类拔萃,却毫无生活自理能力。
上中小学不说了,在家人身边,一直精心伺候,可读大学离家远了,起码的扫地洗衣做饭这些最基本的生活事宜都会自理吧?可她出奇之处正在这里:从赴沪入学到如今将近十年,连一只袜子头都没洗过,父母都是内地工人,无法陪读,再三交待要自己洗衣,可没丝毫作用。刚上大学那会儿被分配为几个女同学一间寝室,可没多久,同学意见太大,家长探望时,看看这情形,只好一边叹气一边帮她租房子自己住。她从来不擦地不整理房间不说,自己的袜子穿几天臭了,扔掉,再拿新的换上,一个月就要扔掉六七双;鞋子从来不刷,臭气熏天,同学们进屋都捂鼻子;衣服也始终没洗过,都是穿几天后有气味了,就随便塞在床边床下,包括每一件内裤内衣……任同学们怎样好心提醒相劝、甚至提意见、告给管理员系主任校长,都无法改变丝毫,她们就集体找学校要求“要么让她调别屋、要么给我们换房间”。家长来了,见此情景,羞得无地自容,自己的闺女自己心里有数,能怎么样呢?只好出去花钱租房,再脏再臭都是自己闻,妨碍人家总不是个事啊!
租房!租房后又是啥样子呢?烂泥扶上墙实在难哪!
租房之后这十来年中,尽管父母工作紧张收入不高,可每个月几乎都要请上三五天假,千里迢迢去“看望女儿”。一进到女儿住室,满眼一个垃圾场,换下一概没洗的外衣内衣堆得床上床上都是,墙脚凌乱的几双换穿鞋子横七竖八,起床后从来没叠过的被褥蜗堆在床上,写字台上下满是乱扔的本子纸张,一堆书毫无章法地层峦叠嶂着,屋里有厨房,但她从没自己做过一顿饭,吃饭永远叫外卖,本来白色的饮水机竟黑乎乎的,厕所便池斑驳着或黑或黄的尘垢,进门一下脚地上的灰土能扬尘,难闻的异味刺鼻发呛,如果她家长不来打扫,这种状况就一直持续并且加剧着……你拾掇完了一定会教训闺女几句:“那么大姑娘了,以后自己也抽空整理一下房间,屋子自己住的,老是跟羊圈猪窝似的,像啥样子?”甚至语气更重的吵一顿骂几句。孩子呢?要么顶一阵嘴,要么一声不吭,反正你一走她还是重复昨天的故事,很快又是原来的状态,一次两次,十次八次,大人说多了形同放屁,放屁还有点臭气,可爹妈的话连半丝作用都不起,孩子是自己亲生的,再无奈也不能撒手不管呀?只能在叹息中频频前来突击大扫除大洗刷,十来年了,一家三口就这样过来的。还有花销问题,读完硕士之前,她的所有开支都是父母靠工资节衣缩食供应的,父亲连件像样的西服都没买过,母亲没有买过什么有档次的化妆品,家里的钱都花她身上了。现在读博了,跟着导师做项目,每月她还能得到一两万元的报酬,可仍然不够花,每月二老还要把节约的微薄工资贴补她三四千块,月月就这样花得干干净净。一个月爸爸妈妈只要不来帮她洗,脏衣服只管就扔出去再买新的,自己绝对不动手。三十年了,孩子就培养成这么个“考场上的巨人,生活上的侏儒”,虽不算彻底失败,但也和残废差不多,实在说不上精心培养的女儿是凤凰还是麻雀或者说是臭虫,二老要多发愁有多发愁。要说她也曾经谈过几个对象,开始人家男孩子还有点向往她,可只要稍一深入接触,进他的住室里看看,马上就又逃之夭夭了。谁都知道跟这样的女子结婚,一辈子过的会是什么日子。
可孩子养育成这个样子,难道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失败吗?未来两三代人的结果,孩子从不去想,老两口连想下去的勇气都没有……可这难咽的苦果,又是谁的成因呢?教育方法不当,靠着高分被无原则的宠上天,在自豪中毁了孩子,也毁了父母的晚年。老两口倒是想买后悔药,谁卖?去哪里买?
据说她的父母曾经说过这样悔悟的话:“早知如此,哪怕孩子只上个大专,只要是个勤劳董事的闺女,也比这好啊!你看现在这可咋整呢?”其实,就站在做人的角度来讲,培养出良好的道德才是最最重要的,只要有德有素质,其它方面即使没那么高,也一样会有美好人生和家庭未来。
对于这件事,我一直在思索,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对孩子的教育都在强调“德育”,从孔夫子到后来经过两千多年来形成的“国学”,乃至新中国提倡的“德智体”教育方针,以及改革开放后提出的“五讲四美三热爱”,都是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来倡导的,作为家长,若是只需要孩子的考分,而不同时强化道德教育,甚至连尊重人、自理性劳动、孝敬长辈、团结人这些孩子应该具备的起码素质都不教导培养,那孩子的未来必然无法承受“生命之重”,“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人类古训,皆不例外,你不遵循,就难免遭受惩罚。
教育子女犹如栽树,早期的斜枝桠杈若及时修理,可保长成直木栋梁不受影响,一旦长得歪歪扭扭弯弯曲曲后变为粗硬木质,便再难矫正;漫漫人生难免误入泥沼弯路,早点警醒尚可回归正途,但不少人却再也走不回来了。
活典型之四:亡羊补牢,未成遗恨。
再说个我亲历过实例——说骄傲点也不过分,是我用三寸不烂之舌给改变过来的,否则,很难说这位学子会是啥结局。
十年前,一个老同事说他的儿子已是第二次高考,上年因差三十多分没达本科线而落榜,今年考绩略微好点,但仍未达到三档本科分数线。不过,若他同意降分录取的话有学校同意录取,无奈孩子心有不甘,不想去上,还想复读,发誓下年一定考个好成绩,不肯进这等三本校园。这一对父母并非那种恨铁不成钢,是那种明白事理的家长,认为只要能上本科,就不要再复读了。于是,两代人便起了冲突。最后老子拗不过犟筋儿子,只得同意再次去高中交钱复读,为此老两口闷闷不乐,已经迟误一年了,觉得即使明年考个二本又怎样,不还得耽误一年青春?
要说吧,孩子不服气也情有可原,因为从初中到高中在班级里都算上等生,平时比他成绩差的同学都比他考得好,自己面子挂不住。应该说这种情况并不罕见,可考试这事,分数是硬头货,不管你是心理素质薄弱还是别的原因没发挥好,没答对恁些题就没法任性。毋庸讳言,这种以分数论英雄的考试制度虽然不尽科学也不太合理,可它公平啊,在同一环境里,无论达官贵人、高官子女,还是寒门百姓,都能公平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比拼。你平时分数再高,决定前途的统考分数不够也没办法呀?那么,如果不停的考下去,谁又敢保证明年考得会更好呢?能提高的当然有,可好些人没准还会考得更低呢,前头提到得那姑娘不就是活生生的教训么?生活中这种现象还少吗?
他爸爸和我是二十多年的故交了,他在电话里和我流露了他的忧虑,说为这事爷俩已经别了好几天闷气啦,就是孩子太倔犟,非得复读再考。我听了,哈哈大笑。那老伙计问我笑啥?我说你要真想让孩子不再复读赶紧去上大学,只需要备瓶好酒即可也。我老蔡别的不卖,专卖后悔药,现在吃下还不晚,保你不会悔断肠。他说一家人做了十来天思想工作了,屁用不顶。你要能说动孩子不复读了,好酒你随便点,茅台五粮液剑南春由你挑。我说若是我说不动孩子,喝你一瓶赔你两瓶,这个口我敢夸。
次日我如约前往,他炒上几盘小菜,拿出一瓶泸州老窖,刚刚端起杯子,他那已在复读的宝贝儿子背着书包回来了,随即坐下一起用餐。我“不经意”地和孩子交谈一会后,便直接发问:听说你小子能被大学录取了而不想去?他嘴一噘点点头,显然不想多说。他爸爸说你给你伯伯敬杯酒,听听伯伯的意见。他不大情愿的端了两杯,我很不谦虚地接过喝下,之后,我讲出如此这般一番道理,这小子没吃饱便默默离席,走进自己房间迅速关起了门,一会儿就背起书包又走了。我这位老同事失望的对我撮了撮五个手指头,意思是“今天的酒你白喝了,吹大话吹掉地了,你的话未必管用。”我说你别急着索赔你的泸州老窖哩,过几天再说事不迟。
我是再三阐述了应该去上大学而不应继续复读的意义且在他依旧坚持说不走之后,这样郑重其事给孩子批讲的——
大学该上必须早点去上,每个人的情形不一样,金字塔的顶端永远只有少数几块儿石头,不停的复读未必都能一定会超越自己,大学就是大学,中学就是中学,再一般的大学,毕业了你就是大学生,再有名的高中,无论你在里头读上几年,只要你不进大学门,依旧还是高中生。在高中里多磨蹭一年,你就多耽误一年青春,多枉费一岁生命。只要能早一年从大学出来,你就早一年开始自己的奋斗生涯,早一天进入社会锤炼,早一天创造效益。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人家只会按你的学历层次差别来对待你,谁也不会拿你的中学毕业证而给你大学文凭的待遇,甚至你就不可能得到你想要的工作,你雄心再宏伟,人家连门槛儿都不让你进,你也干瞪眼。要知道,单位用人通常是按大专、本科、研究生来确定录用和确定待遇标准,包括晋升职级时确定年限间隔,如果你再在高中里读下去,你的同学都做到高职高管了,你可能还只是一个刚进门的小职员,那时你才知道什么叫刹面子呢!理想再丰满,现实很骨感。放眼社会间,教训多了去了。
说道这儿的时候,我还是转了一下话锋:不过我还是很欣赏你小子的这股志气,有你这份志气,等本科上出来了,再努努力给你爹娘考个研究生出来,谁还会在意你先前上的是什么学校?哪个学校都会出人才,必须结合自身条件来考虑前进路子,否则只能毫无意义的耽误前程,自毁进取心。如今社会节奏这么快,你延误得起么?
对于一个尚未脱离叛逆期的孩子来说,难免不谙世事,也许我的我的话有点重,但毕竟这样的年龄还很难想透这些理儿。作为长辈,我把事情说清楚,把道理讲明白,算是尽了义务吧。尽人事听天命,能扭转过来,最好;扭转不了,也算尽心了。
老同事当然不会为我白喝他两杯好酒才闷闷不乐,那只是关系好的老朋友的玩笑话而已,可孩子依旧坚持复读执拗,还是让他不停的唉声叹气。
没成想过了三四天,他又给我打来电话,声音不再沉闷,而是喜笑颜开式的说他儿子想通了,就按我说的路子走,退了一部分复读费用,到大学报到上学去了。
我喝他家三杯酒,他得一剂后悔药,从此一家不后悔!
我心里有数,孩子那么大了,你得给他个转弯子的时间,太急的陡弯不好转。
由于这小子知悔而后勇,到校后学习挺卖力的,非但四年后顺利获得了大学文凭,还考上了研究生,如今已经是一家国企的业务骨干。当时如果继续复读下去的话,谁知会不会落得像前头那个“凤凰变麻雀”女孩的结局呢?起码耽误时间也是不划算的。
教育是一门学问,要讲究方式,会生会养还需会教,更需“慧教”,家长教化儿女的意志要遵循规律,连这一点都不懂,毫无方法的把自己偏颇取向强加给孩子,只能自吞苦果。学子是国家是民族的未来,也是父母是家庭的明天,今天的抉择也决定着他们自身明天的发展前途,教训如镜,前车可鉴,但愿后来者早点引起注意,务必能够从他人的教训中警醒,万万不可再重复人家已经多少次发生过的哀伤故事!
作 者 简 介舞笛,本名蔡全胜,大学文化,祖籍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长期工作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高级企业培训师,系河南省作家协会、中国煤矿作协、河南省报告文学研究会、省民间文化研究会会员,《鹰城人》杂志主编,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文艺创作协会副秘书长、平顶山作协卫东分会副会长。曾在报刊上用多个笔名发表文学、新闻及理论作品,出版有《人在旅途》、《借题发挥》等三部文学著作。
征文链接
“携手《滇韵》文学,相约古滇梁王府,庆祝《南国文学》周年”主题征文活动
投稿邮箱
西散南国文学社欢迎大家积极投稿!《南国散文》投稿邮箱:2155074933@qq.com
《南国红豆诗刊》投稿邮箱:528784663@qq.com西散南国文学编委
总顾问:刘志成
特约学术委员:李汉荣 杨年华
顾问:董守和 依凝 丁铭春 周耀华 熊建华
艺术顾问 :陈超 龙怡珍 黄国梁
名誉社长: 孟甬
社长: 卢小夫
副社长: 李景
执行主编 :若兰
副主编:杨青 吴开岭
财务部主任:李惠
策划部副主任:冯永谦
制作部主任:妙妙
审核部主任:空谷幽兰 卫云
推广部主任:吴人民
编委:次央 郭磊 肖龙 杨雯兰 孟丽华
魏来安 章厚安 滕新晶 赵志峰
問問 萧寒 傅沐辉 段鹏尧 袁非
独孤白 张军 黄传安 叶彩虹 小黑
龙玉波 陆悦
主管单位:中国西部散文学会
编辑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商务厅13层
邮编:850000
国内统一刊号:CN 63-1067/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5213
敬请关注南国文学
版面设计:問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