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名著阅读】唯一的地球——《赡养人类》读后感(王建龙)

《 漆水微刊》感谢您的关注!

唯一的地球——《赡养人类》读后感作者/王建龙最近疯狂地迷恋上了大刘的科幻作品。继去年读完《三体》《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之后,今年又在儿子的怂恿下迫不及待地购入了《赡养人类》,还没等读完时又一气购入了《球状闪电》《超新星纪元》《带上她的眼睛》《梦之海》《最糟的宇宙、最好的地球》一套五本。一方面是受不了儿子时常在耳畔的碎碎念叨,一方面也是顺便满足一下自己对于大刘作品一览为快的饕餮贪欲。和十二岁的儿子一起彻彻底底地算是中了大刘文字的毒,一发不可收拾。
刘慈欣先生确是国内不可多得的科幻作家,据听说美国前任总统奥巴马也是他的铁杆粉丝,常常盯着大刘的创作动向和作品出版消息,抢着坐沙发。大刘的作品以其充满神奇想象的宇宙空间为创作源泉,他所构思的每一个故事似乎都颇有深意,都在暗喻着人类社会中所存在的终极问题,饱含着对现实社会的深重思考。
不知是否是因为人到中年以后,大脑的衰变和退化导致我的记忆力和反应能力变得迟缓,我的眼睛虹膜透过光线只能在书本的字里行间进行仔仔细细地扫描,才能理解一点作品语句段落的意思,然后再专门花费时间进行“反刍”消化,才能进行有效的吸收,从而一知半解地弄懂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因为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的日趋衰退,常常令我为此而深感不安。很羡慕年龄只有十几岁的儿子那一目十行的阅读速度,常常怀疑他是否对阅读内容有所记忆和吸收,时不时地提问一些章节的内容,得到的回答却都是准确无误。这是孩子这一代人快速进化的有些不可思议呢,还是纯属他和我之间的个体差异,就不得而知了。反正是打心眼里羡慕这朝气蓬勃、活力无限的一代新人,他们如饥似渴地吞噬着一切能够接触到的知识,就像《赡养人类》中《人和吞食者》那一章节里面讲的那个吞食者天体一样无所不吞,一路前行,一路吞噬,不断吸收营养,使得自身迅速膨胀,最后强大到无敌。
大刘在《赡养人类》这部小说里分了十个相互独立并无关联的篇章,其中《地火》《镜子》《赡养上帝》《赡养人类》《太原诅咒》《坍缩》《天使时代》《乡村教师》等章节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令我受到启示和有所感悟。他以这些现实生活中的故事案例和宇宙中看似无关却又息息相关的故事进行并行叙述,揭示其中所蕴含的极具启示意义的人类社会终极问题,讨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景与现实中有限的资源存量以及地球生态环境保护的紧迫性之间的尖锐矛盾。
作者显然关注到了,当今世界人类对资源竭泽而渔式的疯狂开采,工业化对人类居住环境的肆意污染。还有因为缺乏安全感、人类彼此间的信任危机所导致的武器竞赛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无极限研发,愈发使人类居住的地球变的无比脆弱。注意到了人类社会阶层的两极分化所导致的贫富对立和相互仇视现象,粮食危机和极度的贫穷导致非洲数以亿计的人口长期面临饥饿问题的严峻考验。
  
对于这些严峻的人类社会问题的思索和内心深处强烈的责任感,以及深重的忧患意识让作者为人类社会生死攸关的前途问题忧心忡忡,充满焦虑。这种对生存终极问题的焦虑,令作者的心如《地火》中所描述的,因实验失败而导致地火失控后那干裂灼热的地面一样焦灼不堪。
  
一部伟大的作品总能带给人以深远的思考和明白的启示,一个伟大的作家总能带给人以思想上的震撼和精神上的洗礼。大刘通过作品把自己对人类钱途和命运的忧患意识,把自己拯救人类地球家园的使命感,把自己通过充分思考后得出的结论和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对故事的叙述巧妙的植入其中,读者只需细细地品味作品的弦外之音就可以和作者发生同频共振与心弦共鸣,产生阅读和思考的精神快感。
  
在《镜子》这一章节里。作者创造了一台依照“超弦理论”逻辑而研发出来的超弦计算机,这台超级强大的超弦计算机具有无限大的终极存储容量和镜像模拟运算能力,用创世模拟软件对宇宙大爆炸进行运算模拟产生一个宇宙诞生以来的虚拟现实。从而模拟出地球的前世今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神奇的历史现实场景镜像的检索,显示宇宙大爆炸以来曾经发生过的每一分每一秒的真实情景,并让这些情景清晰的再现。让每一个人曾经历过的每一分、每一秒的所有往事就像录像机倒带一样清晰无误的重现,从而使人类不再有隐私和秘密,罪恶和黑暗将无处遁形。充分完备的镜像铁证使得每一个有罪的人都不可避免的面临最后的审判,从而为人类迎来了伟大的镜像时代。
在镜像时代,全人类将面临着一面明亮的镜子,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能在镜像中精确的查到,没有任何秘密和隐私可以隐藏,那是一个没有黑暗的时代,阳光将普照到每个角落,人类社会将变得水晶般纯洁。
但问题也随之出现。根据超弦计算机对未来的模拟运算,镜像纪元开始后的后镜像时代,因为所有人都在透明的环境下循规蹈矩的生活,在这个地球大地尽舜尧的时代,社会公平公正,人与人之间毫无差别,社会发展失去了活力,人类文明慢慢的出现停滞。首先停滞的是文化,由于人性已经像一汪清水般纯洁,没有可描写和表现的,文学首先消失了,其次是艺术,接下来科学技术也陷入了彻底的停滞。那个时代连人们的表情都是完全一致的,“一种麻木的平静,一种呆滞的庄严”。由此给人们以新的启示:一种完全暴露无遗的无差别的镜像时代会杀死一个有活力的社会,会毁掉整个人类文明。
小说借首长之口说明:如果DNA从不出错,永远精确地复制和遗传,现在地球上根本不会有生命,因为生命进化的基础是——变异!正是由DNA的错误产生的。社会也是这样,它的进化和活力是以种种偏离道德主线的冲动和欲望为基础的,清水无鱼,一个在道德上用不出错的社会,其实已经死了。
具体到每个人的身上来说,道德是社会对于人的最高要求,也是每个人都推崇备至的公理,但每个世俗中生活的人却并不能做到像圣人那样的高尚,还是必须得有自己的隐私空间和个人秘密。如果没有了隐私和秘密,每个人都处于同质化环境中,没有任何差别,没有比较,没有优越感和自卑感,那么这个人也许就失去了生活的快乐和活力。
  
多元的文化才有吸引力和生命力,各种各样不同的思想才能碰撞出灿烂的火花。人类社会要发展就要勇敢的接受各种新事物的挑战,大胆尝试,虚怀若谷地接纳不同的思想观点和事物。试想,如果没有袁隆平院士在农业科技上尝试杂交水稻技术的应用,那么我们中国人的粮食安全恐怕还捏在别人手里。如果我们沉陷在意识形态的窠臼中不能解放思想,那么也不会在改革开放后虚心的去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发展工业,也一定不会走出四十年来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伟大历程。
  
人只有在百舸争流的竞争环境中才能脱颖而出,成为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思想文化也只有在百花齐放的宽松社会氛围里才能得到百家争鸣的大发展。无论是外力因素的僵化体制的禁锢还是一种声音的内部同质化束缚,都是扼杀社会发展活力的刀斧,都将不可避免的成为社会发展的反向动能因素。
在《鲸歌》这一章节里。通过蓝鲸波塞冬被人控制后的运毒经历和最后遭遇捕鲸船的不幸结局,其实是在控诉人类的贪婪和残忍。鲸远是比人类要古老的多的地球大型海洋生物,是人类祖先的伙伴。而如今不断进化了的人类文明却在残忍的捕杀祖先的同伴。全球因捕杀鲸而形成的海洋食品产业非常庞大,尤其以不加入《海洋生物保护公约》的日本为最甚。据调查数据显示,在海洋捕鲸作业中有高达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鲸为日本海洋水产企业所捕杀,然后加工包装成海鲜食品销往世界各地。如今大型鲸类海洋生物已经数量急遽减少,濒临灭绝。所以鲸歌是一首控诉人类贪婪的歌曲,是一首海洋鲸类悲惨的哀歌。
  
“鲸歌在响着,这是大海的灵魂在歌唱。鲸歌中,上古的闪电击打着原始的海洋,生命如萤火在混沌的海水中闪现;鲸歌中,生命睁着好奇而畏惧的眼睛,用带着鳞片的脚,第一次从大海上火山还没熄灭的陆地;鲸歌中,恐龙帝国在寒冷中灭亡,时光飞逝,沧海桑田,智慧如小草,在冰川过后的初暖中萌生;鲸歌中,文明幽灵般出现在各个大陆,亚特兰蒂斯在闪光和巨响中沉入海底……一次次海战,献血染红了大海;数不清的帝国诞生了,又灭亡了,一切的一切都是过眼烟云……蓝鲸用它那古老的无法想象的记忆唱着生命之歌……”
  
在《人和吞食者》一章里。吞食帝国的使者大牙为我们揭示了宇宙中生存和发展的法则:那就是吞食一切能量使自己发展壮大,在黑暗的宇宙生存环境中讲道德毫无意义。不要枉然地寄希望于两个不同的文明友好和谐的相处。文明是什么?文明就是吞食,不停地吃啊吃,不停地扩张和膨胀,其他的一切都是次要的,只有竞争是宇宙生命和文明进化的唯一法则。而要想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内省的、多种生命共生的像波江文明那样的一个文明只能是人类天真的妄想。
霸道野蛮、嗜血粗野的吞食帝国崇尚的美是粗野的美,他们的价值观认为“宇宙就是最粗野的!漆黑寒冷的深渊中燃烧着狂躁的恒星,不粗野吗宇宙是雄性的,像波江文明那种女人气的文明,那种弱不禁风的景致和纤细,只是宇宙小角落中一种微不足道的病态而已。”这不由得让我联想到,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碰撞,在不同价值观和生存法则指导下的文明岂不是和这黑暗宇宙中的吞食理论相当吗?我们以奉行人类道德和伸张正义为己任,宁可舍己为人,死而后已。而人家的价值观是把道德当做伪装的面具真正奉行的是贪婪无度的霸权主义,实行的是吞食政策。
在赤裸裸的残酷竞争环境下,生存是第一位的,道德只是胜利者挥舞的旗帜。文明的上层建筑其实质是需要有足够的实力来支撑的,比如强大的军事力量,科技实力,金融霸权,舆论主导等等。只有具有了足以碾压对手的实力你才能制定文明的游戏规则,才能展现博大的胸怀与气度。就像那句:“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大牙在残存的地球人类面前展示了被豢养的几十亿地球人的生存现状,那是一种童年的快乐状态,是一种童话般的生存环境,然而一切美好表象的背后是圈养到60岁后都会成为吞食帝国的食品,都是要被吃掉的,就像现代标准化养殖场里的牲畜一样。看到这一段让我不由得联想到了抗战时期日本军国主义曾经在殖民地占领区鼓吹过的“大东亚共荣”的论调。相信当时有足够多的中国人就像这被吞食帝国豢养的肉人一样相信了这种论调,而自甘堕落为亡国奴,在侵略者制造的虚幻泡影中最终成为殖民者压榨和吞食的对象。
  
大牙说:“我和我的子孙面前,是无尽的暗夜、不休的征战,茫茫宇宙,哪里是家哟。”这句话也在启示我们:对于严峻的国际挑战,丢掉人伦道德的枷锁,不要轻易被对手制造的道德绳索捆绑,放弃幻想,拿起武器!只有在竞争中展现足够粗野的暴力美,才能在文明种族间的残酷竞争中为自己争取到足够的生存资源和应得利益。
  
《太原诅咒》一章里。随着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防不胜防的网络病毒亦如影随形的困扰着人类的正常生活。以至于那些如暗黑死神一般恐怖的网络病毒制造者,可以操纵网络病毒在充分发展了的人工智能时代,通过万物互联的网络环境操控物联设备终端为所欲为的实施犯罪活动,甚至可以锁定目标人群进行精准谋杀。
  
大刘根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创作的的这个复仇病毒的故事发人深省。编程高手的失恋女孩被男友抛弃后,为了发泄心中的怨气而制作的电脑病毒“诅咒1.0”,经过好事网友的轮番改进发展后已然失控,最后终于酿成大祸!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灭顶之灾。
  
这个故事在提醒我们对于网络科技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一定要防范在先,发展在后,率先研究防御技术,然后在进行实践性开发。要非常重视网络安全的建设,要在人工智能的研发中做留一手的准备。只有具备了那一丈高的道,才无需担忧那野蛮生长至一尺高的魔。对于科技发展带给人类的未知风险,一定要能先知先觉,预知欲防,有能力控制风险,避免给人类社会造成大的灾难,确保人类生存环境的绝对安全!
  
《赡养上帝》一章里。讲述了一个根据《上帝赡养法》,上帝赡养委员会分配到秋生家里的上帝和秋生一家人之间的关于赡养与被赡养的故事。上帝创造了人类和万物,到垂垂老矣时,上帝却穷困潦倒而无家可归。名义上虽曰依法赡养,但实际上,上帝在承担赡养义务的家庭中从精神上和肉体上却受到了近乎虐待的待遇,遭到了人类的嫌弃和抛弃。
  
大刘其实通过本章借上帝的化身在讽喻当今社会多数老年人的遭遇。老年人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的老年人,辛辛苦苦繁衍养育了后辈儿孙,待至暮年时,没有了劳动能力,很多老年人遭到了年轻人的遗弃(至少是情感和思想意识上的遗弃)这一社会现象。老年人在和年轻一代共同生活的家庭里,精神上极度压抑。年轻一代在为生活奔忙的过程中眼里只有孩子而忽略了生养自己的父母、祖父母。那种亲情的爱严重的倾斜向了孩子,而对老人却是得过且过,敷衍了事。这一现象在人类社会中大概也是普遍现象,或许是人性里自私的本能,家庭生活里的多数人都习惯性的向上索取而无条件的向下付出。这也是中国式三代共生家庭的现状。在中国渐入老龄化社会的趋势下,养老问题必将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故事主人公中的秋生其实就是“求生”,老龄化是人类周而复始的过程,秋生经受了道德拷问,他清楚的明白自己也必将成为下一茬老人,同样要面临如今“上帝”所遭遇的尴尬。愈来愈多的老人将在愈来愈严重的老龄化社会中如何有尊严地“求生”?这是一个颇为现实的问题。
  
在《赡养人类》一章里。通过职业杀手“滑膛”与第一地球社会调查员的对话,我们了解到了在第一地球所发生的匪夷所思的事情。那种社会财富和地球资源因为资本主义的疯狂发展而最后集中到了一个人的手里。而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法律保护,致使穷人因没钱充值而没有合法的空气可以呼吸,最后不是被执法机器人进行无差别消灭就得活活憋死。这样的故事情节真是突破地球人类的想象。
  
而细思当下,按照人类社会资本主义的极端发展模式和趋势,教育的逐渐资本化、精英化,社会阶层的加速分化和固化,贫富差距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愈来愈明显。社会财富和教育导致的阶层分化已经初现端倪,高等教育,超等教育在未来只有具备足够数量财富的阶层和少数富人才能够凭借雄厚的财产实力而享有。富人阶层对教育资源的绝对占有和享用,将使人类社会像一个层层筛选的筛子一样把所有人都最终沦为穷人,社会财富和地球资源在少数富人的圈子里经过激烈角逐和竞争,最终必然形成寡头垄断。那个第一地球上一个人垄断所有财富的场景,或许在不远的将来,就会在人类当前生活的地球上重现。
  
在《坍缩》一章里。由于国家天文台观测到:宇宙的红移现象,显示:所有的星系都在离我们而去,从而得出宇宙处在膨胀之中和宇宙是两百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中产生的结论。如果宇宙的总质量小于某一规定数值,宇宙将永远膨胀下去;如果总质量大于某一数值,则万有引力逐渐使膨胀减速,最后使其停止,之后宇宙将在引力作用下走向坍缩。以前由于观测手段和水平的限制,所能观测到的宇宙中物质总量使人们倾向于宇宙不断膨胀的结论。但后来发现中微子和大量的从前无法观测到的暗物质具有质量,这样一来,宇宙的物质总量就大大的增加了,使人们转向了坍缩结论,宇宙中所有星系将向一个引力中心聚集。通过观测,人们发现了星系的“蓝移”现象。丁仪教授的“统一场理论”计算出了宇宙由膨胀转为坍缩的具体时间。
因为宇宙的坍缩时间已经确定,精彩的故事开始了……
  
坍缩发生后,时间将开始倒流。而我们每个人曾经经历过的时间和事件将像倒带一样往回走,而且永不停止。如果真像倒带那样可以控制,那样的坍缩倒是令人期待的,特别是碌碌无为或创业失败的中老年人可以有再来一次的机会。特别是生命垂危的老年人可以向死而生,重新朝着童年再活一辈子,经历人世沧桑的人们可以捡拾起来曾经的所有遗憾,比如爱情的,事业的,选择的等等进行重新洗牌,重新把握。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倒退永无止境,直到退回到人类的古代,再到史前社会,再逆着物种起源——进化的顺序,直至还原到地球归零后的宇宙大爆炸。
  
那么这个坍缩的发生将是地球和人类的一场终极灾难,将使人类无比绝望。因为时间和空间意义上的未来只是人类的过去,人类从此将不会再有未来!
  
在《天使时代》一章里。大刘虚构了一个非洲国家桑比亚,虚构了一个桑比亚生物科学家伊塔博士,虚构了一个神奇科幻的由分子生物技术带来的故事。
故事概要:因为非洲的粮食危机和极度贫困,导致了大量人群因饥饿而生命受到严重威胁,而且因为地球的经济发展格局显然已经绕开了非洲国家,从经济入手解决问题已经成为不可能。伊塔博士在国家支持下,用生物基因编辑技术改造本国人种,创造出了广泛杂食的新人类。在这些全新的人种面前,广义的粮食:包括树叶,杂草等有机物食物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举消除困扰非洲贫困国家的饥饿问题。
然而伊塔博士的这一科研成果却严重违反了联合国的生物安理会有关生物分子学应用的相关决议,犯了反人类罪行。在抱有不同政治目的而组成的联合国生物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授权下,急于取得伊塔博士研究成果的某大国派航母舰队直接逼近桑比亚海岸,以外科手术式的战争打击行动逼迫伊塔博士交出全部“成果”个体。初步交涉不成功后,该航母舰队对桑比亚进行了无差别攻击。
  
遭受了近乎毁灭式的军事打击后,伊塔博士指挥它的新人种部队反击了。这时出现了小说中所描述的那段画面感极强的双翅飞人部队攻击航母舰队的镜头,而且他们在付出了一定代价后,成功击败了航母舰队,舰队的旗舰林肯号航母在飞人部队的精准攻击下沉入了海底……
  
分子生物学的快速进步,让基因编辑技术成为了可能。当新人类被实验室大量研发出来后,对人类社会将意味着什么?这的确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然而科技进步的脚步是不会停滞的,一切不可思议的事情将异彩纷呈的出现在不久的将来。作为人类的我们将如何面对这纷繁复杂的未来世界?我们只有且行且拭目以待了。
  
最后一章:《乡村教师》。在这一章里,大刘通过乡村教师对贫困山区教育事业不抛弃、不放弃的执着与坚守,向读者展现了中国贫困山区的落后现状和教育薄弱之间的死循环。而教育的意义却有意无意的通过遥远的太空中的一场旷日持久的星际战争而凸显了出来。正是因为银河系碳基联邦的星际舰队及时勘测到了地球有5B级文明的存在,从而使地球免于一次毁灭的灾难。而那次测试的答案是乡村教师临终前对孩子们上的最后一课的知识内容。大刘通过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知识改变命运!
我们人类生活的这个地球,在茫茫宇宙中如一粒尘埃一般渺小。面对无限的膨胀,坍缩,黑洞,星级文明攻击等等不确定因素的可能出现,它又是显得无比脆弱。无疑,哪怕是任何一点点的来自宇宙的微小破坏和伤害,或者对地球的稍微改变都可能导致地球面临大的灾难。导致地球上的大气层消失,海洋水资源蒸发,气候产生大的波动,缺失了臭氧层保护后的紫外线放量,过度开采底下资源导致的地壳变化和板块运动,或火山被激活喷发等。这些对人类而言,都将是万劫不复的灭顶灾难!  我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是孕育了我们生命的母亲。如今它依然任劳任怨的承载着我们的生活,我们早就应该思考一下我们和地球的共处方式了,我们不能只是一味的向地球母亲索取,也该考虑一下如何好好的保护和珍惜它了。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朗诵者简介:
王建龙,武功苏坊人,退役军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有浓重军旅情结与乡愁情
往期文章回顾——
【护士节特刊】祝你节日快乐——献给国际护士节(作者/梁敏霞)【护士节特刊】护士礼赞(外一首)(作者/朱鹏)【语文园地】日常口语中的“反切”现象浅议(作者/袁学伟)【散文园地】月趣(作者/杨文礼)【诗歌园地】咏花诗一组(作者/雷奎)【随笔精选】网红遍地,谁最美(作者/天高云淡)【诗歌园地】诗歌四首(作者/刘永义)【诗歌园地】乡土扎根的乳名(作者/单德学)【母亲节特刊】怀念我的母亲(作者/兰草)【诗歌园地】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作者/孙建英)【母亲节特刊】牛蹄下的母亲(作者/季语秦)【母亲节特刊】诗歌三首(作者/韩静)《漆水微刊》与您相约
你若喜欢,就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