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纪实影像】津门网魏育新:让世界充满爱

让 世 界 充 满 爱——埃塞俄比亚摄影纪行津门网 作者:魏育新2017年5月28日零时,我们一行12人(摄影爱好者),带着一种探密和向住,乘坐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航班,直飞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开启了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的探索与发现之旅。
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英语:The 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Ethiopia),简称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埃塞俄比亚地处非洲东北部,东与吉布提、索马里毗邻,西同苏丹、南苏丹交界,南与肯尼亚接壤,北接厄立特里亚。高原占埃塞俄比亚国土面积的2/3,平均海拔近3000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称。
1993年5月24日,埃塞俄比亚的厄立特里亚省举行公投,宣布独立,埃塞俄比亚成为内陆国。埃塞俄比亚是非洲联盟成员国之一,也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非盟总部就设在其首都。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
在古希腊语中,埃塞俄比亚意为“被太阳晒黑的人民居住的地方”,是人类的发源地,埃塞俄比亚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文明历史,曾经创造了青尼罗河辉煌的文明。如今在埃塞俄比亚西部和南部,仍然保留着世界上最原始的数个部落和民族,他们的生活和文化仍然保留着完全的原始状态。正是怀着对于人类原始部落和民族的好奇与了解的愿望,我们才决定亲往埃塞俄比亚,一探究竟。
从首都亚的斯贝巴开车出发,行程两天,到达埃塞俄比亚西部一个边防小镇住宿。第二天上午,我们在边防站办理了通行证,边防站派了一名边防军警卫随行,中午时分到达客比西马吉。
客比西马吉是一个小镇。没有旅馆,没有餐馆,没有商店。我们只好入住专为外国摄影人修建的简易民宿。
简易民宿条件很差,设施简陋,房间内除了一张床,什么都没有。不仅没有桌椅沙发,傢俱,没有卫生间,甚至没有水。一个叫黑子的负责接待的导游,从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带来了煤气罐,蔬菜,面条,鸡蛋等食物和生活烹饪用具,自己动手做饭。
没有卫生间,夜晚上厕所便成了大问题。导游黑子有经验,为每位男游客发一个大塑料瓶,女游客则每人发一个塑料盆。如厕问题如此解决,也是令人开眼。
既来之,则安之。当天下午,我们便争分夺秒,行动起来,抓紧拍摄。当我们刚刚步出民宿院子,就发现院子外面挤满了黑压压的人群,多为女人和小孩。这些女人和小孩看见我们,蜂拥而上,把我们围了个水泄不通。有的拉我们的衣服,有的抚摸我们的相机,有的用手跟我们比划,向我们不停说着我们听不懂的埃塞俄比亚语言。虽然我们一句也听不懂,但是通过看他们比划和姿体语言,也基本可以猜测到他们的意思,大约就是希望我们拍摄她和孩子以换取小费。
第一次见到这种场面,加之语言不通,秩序這样混乱,同行的女同事受到惊吓,担心出事,急忙说不拍了,不拍了!
黑子看到這种场景,及时出面,使用当地语言向这些女人和孩子说了些什么,控制住了场面,人群很快恢复平静,我们也缓过神来,慢慢也开始适应了這种环境。
看来黑子见多识广,导游经验非常丰富。他事前为我们每人兑换了100美元的埃塞俄比亚币,并交代我们如何使用。在后来几天的拍摄活动中,这100美元交换来的埃塞俄比亚币,发挥了很大作用——当然是作为小费全部给了协助我们拍摄的女人和孩子们。
位于非洲之角中心的埃塞俄比亚地理特征十分显著,全境雄踞红海西南的东非高原上。境内以山地高原为主,大部属埃塞俄比亚高原,中西部是高原的主体,占全境的2/3,东非大裂谷纵贯全境,平均海拔近3,000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称。高原四周地势逐渐下降。北部的达罗尔洼地降到海平面以下113米,为全国最低点。红海沿岸为狭长的带状平原。北部、南部、东北部的沙漠和半沙漠地区约占全国面积的25%。西门山脉的达善峰海拔高度为4,623米,为埃塞俄比亚全国最高峰。境内海拔落差竟达4736米!
埃塞俄比亚地理特征显著,气候特征也十分明显。由于纬度跨度和海拔高度差距较大,虽地处热带,但是各地温度冷热不均。每年6-9月为大雨季,10-1月为旱季,2-5月为小雨季。全年气温范围在9.7℃-25.5℃。年平均温度为16℃。
虽然埃塞俄比亚境内河流湖泊较多,青尼罗河发源于此,但由于利用率不足5%,开发利用不够,更由于不同季节和地区降雨不均,经常出现局部干旱。
在埃塞俄比亚,我们从西部到南部,在客比西,马吉,图米尔,阿巴门奇,卡鲁等,拍摄了苏马族,达卡莫部落,卡鲁民族,大山尼次族妇女和儿童的生话生存现状。所见所闻,加深了对生活在东非高原上的达卡莫部落,以及苏马族、卡鲁民族的了解和认识,对于因为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原因形成的贫困,有了切肤之感,并从内心对他们寄予深深的同情。
我们所到的原始村落,一般都是使用树木和枝条搭建的简易房子,有的用茅草,有的用铁皮盖顶。房屋内一般都有用石头搭建的炉灶,上面只摆放着一口锅。锅灶旁边不远处地上,铺有一个地毯,这就是她们的睡床。其它一无所有。

还有一个发现。我们所到过的村落,很少看到男人,听说,当地没有户籍管理,沒有正式的男女婚姻家庭概念。在一些原始村落,我们只看见妇女和儿童,很少看见男人。这让我们遥想到遥远的母系社会生活情景。这些妇女一般都坐在房前门口,等待外国人来拍照,以此获得一些小费。

通过几天的拍摄活动,我们渐渐对当地原始部落人有了些许了解。由于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等原因,他们仍然生活在原始状态,为了生存,为了孩子,她们从无抱怨,从不悲伤,在赤贫之中挣扎,顽强地生存着,日出日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在东非高原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从女人的眼神中,你可以看到,在与命运抗争中,他们的眼睛里面虽然一片茫然,但是却流露出一种对未来日子的憧憬的渴望。同时,在一个个纯洁无瑕、天真烂漫的儿童眼神中,我们发现了纯真和快乐。
埃塞俄比亚西部和南部原始部落的儿童,是天真的,可爱的。赤贫不是儿童的罪过。他们就生活在地球的另一极,我们同住一个地球村,同是地球人,理应受到地球人的关注,理应受到地球人的帮助。
离开埃塞俄比亚三年了,每每回想起在埃塞俄比亚的十几个日日夜夜,回想起在埃塞俄比亚的所见所闻,回想起在埃塞俄比亚拍摄的点点滴滴,不禁心潮澎湃,思绪无法平静。

儿童代表未来,他们需要帮助,需要得到世界的关爱。让我们伸出友爱友善的双手,为他们做一点什么,让世界充满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