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环江夜听:泣忆奶奶养孙情 (文/袁琪 诵/杨星泽)|第 217 期

泣忆奶奶养孙情
岁月是一部有嚼头的书,那些温暖的场景刻骨铭心的留在我记忆的长河。农历9月10日是奶奶的生辰,若奶奶在世已经114岁了。奶奶音容笑貌可时常浮现在我的的眼前,每当生辰那天,记忆像决堤的河水喷涌而来,与奶奶那些生活的事儿就滔滔不绝冲刷着思绪,令我沉浸在苦难的岁月和幸福的时光。
我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母亲生育我们姊妹五个,两个哥哥都因天花夭折,只剩我们姐弟三人,因为父母每天都辛勤地劳动,我们还算吃得饱穿得暖,日子过得比较幸福。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56年3月的一个早晨,姐姐和往常一样,给弟弟穿好衣服就带着我和弟弟去找妈妈。因为父亲和母亲每天都起得很早,不是下地干活就是忙于家务。而那天我们找到妈妈时,她却躺在地下的草帘子上,双目紧闭,不管我们怎么叫她都一动不动,这时,弟弟一下子扑到妈妈的怀里,失声痛哭,我和姐姐也边哭边叫,她就是不吱声。
一会儿父亲回来了,他身后还带了好多人,包括爷爷奶奶,奶奶流着泪连拉带拽才把弟弟从母亲的身边抱开,弟弟撕心裂肺的哭声使在场的人情不自禁地流下了同情的泪水,我和姐姐在奶奶身后默默地流泪,盼着妈妈能够马上醒过来。这时奶奶告诉我们说:“人死了不会复活的。”就这样,我们永远失去了亲爱的母亲,但她的音容笑貌至今我们难以忘怀。后来才听奶奶说我母亲是得了肺结核去世的,而她当时才29岁。
从此我们姐弟三人跟着奶奶回到老家一起生活,奶奶就是我们的生活依托和精神支柱。为了养活我们,她起早贪黑地干活,给姐姐梳头,哄弟弟睡觉,洗衣做饭……因那时我们家很穷,她把我们三个的衣服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姐姐穿了我穿,我穿了弟弟又穿。就这样艰难的生活着,奶奶有聪明的智慧和坚强的毅力。我们姐弟三个身体不好,经常生病,她都无微不至地关怀和照顾。尤其是我从小就体弱多病,每次得病都很严重。有一次差点丢了性命,但奶奶一直守护在我身旁,请来的医生都说治不好了,但奶奶坚决不放弃。她用棉花蘸水慢慢地擦湿我干裂的嘴唇;然后又用棉花蘸糖水慢慢滴入口中,让我把泡软的饼干咽下去。经过了十多天的日夜守候,精心照料,终于把我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我的病情好转后,奶奶悬着的心也放下了,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突然发现她苍老了许多,额头上的皱纹和两鬓的白发增多了,我心疼地依偎在奶奶怀里悲喜交集,泣不成声。
奶奶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但她从不怨天怨地,唉声叹气。她为我们操劳了一生,却没过上几天好日子,在当时那么艰苦的岁月中,是她给了我们全家人精神上的极大鼓舞。她一直教导我们要好好学习,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也要坚强地往前走,千万别因贫而懈怠。
一场大病之后,我的身体更加虚弱,所以奶奶倍加疼爱我,奶奶每次出门都得带上我这个“小尾巴”。她和人说话我仔细听着,他干活我跟着,在她那里,我学会了做饭、洗衣服、补衣服、捻毛线等家务活。
我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奶奶为了鼓励我,特意给我做添加了花椒粉和葱花的干粮(洋芋疙瘩),同学们都夸奶奶心灵手巧。升到五年级我就到二十里路外的镇上读完小,只在周末才回家取一次干粮。每到这个时候奶奶就早早等候在家门口,一进家门,总能闻到一股香喷喷的香味,这是奶奶双手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特地为我做好的臊子面,谗猫一样的我,一下子能吃上两大碗,吃的满头大汗。完了我才发现家里其他人吃的是洋芋卜拉,喝的是小米粥。看到这些,我心里难过极了。这时奶奶就会说:“奶奶半截身子都快到土里了,只要你们快点长大,能多念点书,我也就给你去世的娘一个好交待。家里还有点杂粮也留着给你们做干粮和你爹吃,咱们一家子都靠他养活着”。
我每周星期六下午回家,星期天早上帮奶奶磨面,还要给我准备拿的干粮,下午要按时到校上晚自习。从周一到周六吃的都是拿来的杂粮窝窝头和洋芋疙瘩。冬天冻得啃不下,夏天怕发霉只有晒干用开水泡的吃。但我却感到很幸福。因为有奶奶的大力支持我才有上学读书的机会。暑去寒来,每周都要回家拿干粮,但也每次回家都还有奶奶的热炕睡,觉得是那么的温暖和幸福,有她才有家。
奶奶每天起床都很早,我为了帮奶奶干活也睡得不太实,但她又怕把我吵醒,常常悄悄地起来盘腿坐在我身旁,端详着已早醒装睡的我,轻轻地用她那骨瘦如柴的手摸着我的脸,摸着摸着我就不由地流下了幸福的泪水,睁眼看到她在笑,奶奶笑的那么的美,满脸的皱纹好像盛开的鲜花,我至今记忆犹新。
奶奶的针线茶饭也很好,所有的五谷杂粮只要经奶奶的手做出都有一种特别的风味,奶奶勤劳节俭,做事勤快,对家里的活路安排的有条不紊,什么季节准备什么籽种什么农活,她都提前准备安排。
入冬前,她就计划着谁今年棉衣太旧该缝新的,谁需要拆洗修补都安排的井井有条。每次过年期间,客人拿来的好吃的从来舍不得自己吃,都要等全家人齐了才分给大家吃,她常说:“人有大小、嘴没大小”。我叔母做的饭菜味道不好时,她却说:“巧媳妇做不了无米之炊”,当吃饭添的人多时,她说:“吃不穷、喝不穷,打算不到一世穷”之类的话,她虽然没有文化,但说的话句句在理,让我们无不敬佩。
随着姐姐的年龄增长,不久就结婚走了,我和弟弟也都前后完小毕业,奶奶却因年迈百病缠身,已屈膝驼背。所以,我决定不再上学了,让弟弟继续上学读书。我辍学后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活,还给奶奶梳头洗脚,奶奶坚决不让我洗,但我还是把她按坐在小凳子上,把裹脚布一层层地打开一看,她的四个小脚趾小时候就被折断骨头压缠在大拇指周围,好像小孩的拳头。唉!封建旧社会对她们也太残忍了。我给她洗完脚后剪短指甲、修去老茧,然后用裹脚布一圈圈地缠紧,穿上袜子。她站起身慢慢走着,感觉轻松多了,笑着说:“我孙子终于会给奶奶洗脚了,算奶奶没有白养你”。
奶奶因操劳过度身体瘦弱,眼睛凹陷,就形成了倒扎毛,我经常用小镊子给她拔倒进去的眼毛茬。奶奶喜欢看电影,我队或周边有放映队来,我和弟弟就拿着木凳,每晚轮换背她去看电影,站在她身旁讲解她看不懂的地方,乡亲们都羡慕地说她终于把孙子抓养大了,看他们又乖又孝顺,我们听着也很开心。
奶奶也是个好媳妇,太爷住在离我们几里路外的山下小爷爷家。她经常特意给太爷做好吃的饭菜让爷爷用小罐子送给太爷吃。也经常拖着她那行动不便的小脚去给太爷换洗衣服,送新做的布鞋。她教导我们“辈辈鸡、辈辈鸣”。奶奶还能说公断直,村里或亲戚家发生了纠纷,只要她一出面就会化干戈为玉帛。
我辍学后,一直在家帮奶奶干一些活儿,但我从小体弱多病,干不了重体力活,奶奶看在眼里愁在心里,一直托人给我找一些较轻松的工作。后来商业招工我就被录用了,但我舍不得离开奶奶不打算去工作。经奶奶三番五次的劝说,我终于第一次离开了我亲爱的奶奶独自踏上了人生的征程。不久弟弟因才学出众被行政单位录用,就这样我们就先后都离开了养育我们长大成人的好奶奶。
我在单位报到后被分配到离县城几百里路外的基层供销社当营业员。那时的基层交通很不方便。货运全靠马车拉和骡子驮。所以收发信件很困难,一个月才能收到一封家信,每收到一封信我都反复看多次,然后压在枕头边,想家想奶奶时就看看,仿佛奶奶就在身边。
在那个年代,一般职工每年才有七天探亲假,新职工三年后才有探亲假。每天早上学习,十点开门营业,晚上开会。还经常送货下乡,帮助生产队发展经济作物的种植,特别的忙。好容易熬过了三年,终于有了七天探亲假,我喜出望外坐着拉货的马车走了三天才到了县城,然后买班车票回到我昼思夜想的奶奶身边。只见她脸色苍白,嘴唇干裂,眼眶凹陷,我一下子扑到她的怀里,泣不成声,奶奶边哭边喊着我的乳名——宗长宗长:“我当你把奶奶给忘了,可把奶奶都快想死了”。我们祖孙俩哭了很久很久,我就搀扶着她进了窑洞,我一眼看到地下放着许多的野菜,我忽然明白了一切,她们的生活一定很艰苦,难怪奶奶这么瘦。原来她们为了安慰我,每次来信都说家里一切都好。这时我拉着奶奶骨瘦如柴的手要问个究竟,奶奶总是不肯说,一会儿摸摸我的脸,一会儿拉拉我的手,左看看右看看,我顿时感到特别的温暖和幸福,但又万分内疚。
这时爷爷说:“自你走后,粮食年年欠收,公购粮交过后每人还分不到一百斤口粮,剩下的部分粮食都按劳动工分比例分配,所以咱家也就分的更少,我们每顿饭都离不开野菜,庄子附近的野菜让我们天天挖,都长不出来了,你奶奶已走不动了,我每天还要到几里路外的深山去寻找野菜充饥。现在一点粮食也没有了,就靠国家供应的每人每天二两红芋干磨成粉和野菜吃。”这时奶奶边哭边说:“当年要不是奶奶硬把你推出找了个饭碗,跟着奶奶还得受苦挨饿,看你如今人胖了也长高了,奶奶再苦再累也高兴!”
这时我把自己粮折子结余的几斤清油和大米交给奶奶叫她好好吃一顿,奶奶说:“这一个月供应的红芋干还没来,这点米还得合野菜少少吃。”于是,我帮奶奶洗好野菜用我带回的油炒后,加了水下了半碗米,一会功夫菜米粥就烧好了。这时奶奶把菜全部捞到她和爷爷的碗里,给我和父亲的全是米,我含泪抢着吃完了奶奶那碗野菜,把剩下的那碗菜倒进锅里一起搅匀,父亲和她们三人总算吃了一顿菜米粥。尽管我吃的全是菜,但我觉得特别的幸福。
我发现爷爷和父亲有点虚胖,我感到很奇怪,于是我用手指按时才知道他们是长期吃野菜浮肿了。我悔恨自己,她们含辛茹苦把我养大,我却没有能力养活她们。在家呆了一天,含泪依依不舍地又离开了奶奶和亲爱的家人。
到单位后,我就找当地熟悉的生产队长诉说了我家的困境,他非常同情(因山后的生活比较好),马上召开了生产队小组会议,给我批了50斤油渣,宰了一只羊,我按当时的价格付了款,当时感激的不知怎么感谢人家。我把羊肉做成臊子同油渣捎回了家里,总算为她们敬了一点孝心。谁料到在家的那顿菜米粥却成了我和奶奶最后一次团圆饭和永久的分别。
一天,我在上班时收到了盼望已久的家信,才知道奶奶去世的噩耗。当时我就昏了过去,醒来时已躺在公社医院的病床上,我悲痛欲绝,满脑子都是奶奶的影子。因忧思过度,我患了持续数年的严重脑神经衰弱病,经常头痛欲绝。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如今,奶奶虽然已经离开我们41年了,但奶奶的影子时常在我的脑海里浮现。我想奶奶,哭奶奶,忆奶奶,总是忘不了她老人家抚育我们姐弟成长所付出的那份辛劳和那份大爱。为支撑和操持我们这个家所付出的常人难以忍受的那份艰辛与困苦。
对不起,奶奶,这是一丝对你迟来的追忆。现在,孙儿深深的问候一声,你,在另一个世界里,一切安好?
我轻轻的告诉你,如今,您的子孙安康。
奶奶,我们永远怀念你!
作者简介
袁琪,现年68岁,完小文化程度,系环县供销社退休职工,喜欢读书学习,愿活到老学到老,充实自己的老年生活!
主播风采
杨星泽,职专老师。身居斗室,总想出发。自认有再多想法也抵不过人间七件事,忙忙碌碌是为日常。
用我们自己的声音讲述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创作环县的夜听,推广环县的悦读。乡音最亲切,故情最难忘,听着这熟悉的声音我们是不是有很多的触动。在这片生长了几十年的土地上,我们一起呐喊吧!如果你喜欢悦读,如果你喜欢创作,欢迎你加入我们!如果你喜欢,就狠狠的转发吧!您的关注和转发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联系电话:13739348656(微信同号)刘棹,forever8000(微信号)晓英。
文稿审核:拓爱丽
音频审核:王艺伟 扈 香
长按二维码识点关注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平台联系!
猜你喜欢
环江夜听:大哥 (文/吴天海 诵/安然)|第 137 期
环江夜听:游贵州看瀑布 (文/杜清湘 诵/陈红霞)|第 136 期
环江夜听:一封家书 (文/刘香平 诵/王丽娟)|第 27 期
环江夜听:女儿,我想对你说 (文/诵 任建霞)|第 47 期
环江夜听:懂你,渐老的父亲 (文/蒙春徐 诵/花开有声)|第 45 期
环江夜听:一封家书——致婆婆 (文/牛会萍 诵/田苗子)|第 26 期
环江夜听:再见了,亲爱的党校 (供稿/文化班师生 诵读/张玮)|第 44 期
环江夜听:画杨桃 (亲子共读:赵宇轩 家庭组合)|第 43 期
环江夜听:老泉子 (文/文璟 诵/王艺伟)|第 22 期
环江夜听:当我从环县经过 (文/路岗 诵/王艺伟)|第 132 期
环江夜听:第十九道弯 (文/路岗 诵/张晓英)|第 13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