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为什么你的购物推荐比男朋友还懂你?你的个人隐私数据是这么被利用的

刚刚在抖音上搜了一双鞋,为什么打开淘宝就看到了这双鞋出现在“猜你喜欢”里面?有没有感觉你手机里的广告越来越智能,越来越懂你?你的隐私到底被利用到了何种程度?又被用在了哪里?曾经的淘宝首页就拿大家最熟悉的淘宝为例,淘宝的个性化推荐是以“千人千面”的形式在商家中推广的,即每个人的淘宝首页都不一样,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首页。2013年以前,广告投放方式较为粗暴,商家购买首页正中间的海报广告位,又被称为“钻石展位”。这里的计费方式是流行的“千次展示付费(CPM)”,即每一位当时访问淘宝网首页看到广告的人都算作一次广告展示(曝光),以一千次为单位,商家出价高者得。可以想象当时多少展示是白白浪费掉的,因为极大概率会将广告展示给不相关的人,就像报纸上的广告,不论是高中生还是新妈妈都会看到婴儿用品打折的广告。但是,“千人千面”推出之后,你会发现,每个人在首页看到的广告都不同。因为商家可以有针对性地将广告投放给他的目标人群。锁定目标人群基于两个方面,用户画像和浏览记录。用户画像是用户被采集到所有个人数据的合集,可以被用来描述某个用户或一群用户的特征。用户画像浏览记录就是你所浏览的网页信息,这充分展示了你的爱好、最近感兴趣的东西。不论你浏览时有没有登录淘宝亚马逊账号,它都和你的设备代码关联在一起,一旦登录,这个设备上的所有浏览记录也会自动关联到账户
广告设置里就可以选择定向推广给:什么样的用户、对什么感兴趣的用户、最近在关注或者计划什么的用户、和我的品牌有过联系的用户
所以你会发现,你能看到的广告,要么是你曾经浏览过的网站或商品,要么是根据你的用户画像推断出你可能会感兴趣的内容,商家选中了你所在的某个用户类别。在这些大公司的数据库,你被划分进了无数个“标签”,这些标签包含了你的浏览记录、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态、子女数量、兴趣爱好、消费水平、使用的设备、开的车等等……这些信息可能是你从来没有在网站上填写过的,但是你每一次的消费、看的每一个视频,每一次搜索,抖音点的每一个赞,都可以帮助网站补充你的用户资料。互动越多越准确。在淘宝、百度、谷歌们眼里你是什么样?常用谷歌的同学可以登陆后查看一下这个网页,adssettings.google.com/authenticated,这几乎记录了一个数字版的你,你会发现谷歌可能比你自己还清楚你想要什么。这些用户数据不仅仅会在平台内使用,还会被分享给这家公司的合作伙伴们。例如谷歌的用户数据不仅仅用在搜索和油管视频广告,还会分享给一大票谷歌合作公司,这里几乎包含了你日常使用的大多数网站和app。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你在抖音搜的东西会被淘宝知道。每一个在淘宝、百度、抖音、谷歌投放广告的商家,都可以自由选择想要投放给哪些类别的用户。纽约时报首页截图——右上角蓝色小三角代表这个广告由谷歌投放广告个性化节约了资源从一方面来说,精准的广告投放可以很大程度的节约广告费用的,羊毛出在羊身上,商家花在营销上的钱少了,用户最终付费的金额就可能会少一些。从用户角度来讲,广告是可以帮助用户获取产品信息的。适度的广告个性化可以节约用户的时间。我们也不用像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介上,被迫在电视节目间隙看10分钟“蚁力神”广告。广告依然很烦,至少现在手机上的广告更加贴合需求了一点。用户数据滥用的危害想要依靠商家或平台合理地使用用户数据很难,最容易发生的就是价格歧视也叫差别定价,即不同用户为同一款商品付费不同。利用用户数据进行价格歧视是违法的,但案例数不胜数。有利用浏览记录进行价格歧视的,如果你在某机票销售平台多次搜索某一天某两个城市间的机票,展示出很高的购买意愿。平台会悄悄提高整体价格,你会发现,机票价格一天比一天贵,换一台手机和账户搜索会发现价格更低。还有利用用户资料的,调查表明,使用苹果手机、电脑的用户,网购平均花费要比使用其他手机平台高,这里不是调查的消费习惯问题,而是电商平台直接提高了对某些设备的定价。这也是大数据的一个应用方向。最后,如何尽量避免被追踪。绝大多数时候广告追踪和用户信息使用的条款就藏在你注册账户时跳过的《用户协议》里,虽然有的公司可以让你选择关闭追踪,但是关闭按钮一定不会放在普通用户会看到的地方。浏览器的无痕模式几乎是目前最佳的解决方案,但其实网络运营商依然记录着你的浏览信息。也可以使用duckduckgo.com 这样的无痕搜索引擎,但如果你想避免被追踪,最好使用浏览器的隐身/无痕模式,手机方面,iOS系统关于用户资料共享是相对来说更加保护隐私的。但仍然需要尽量限制app的权限,能不联网的就不联网,能不打开GPS的就不打开,即使要打开也仅限使用时。关闭各种账户的追踪功能,有的网站提供了禁止数据收集的选项。iPhone用户可以在系统设置-隐私-广告中打开“限制广告跟踪”功能,并点击“还原广告标识符”。这样广告平台就不能根据设备识别码(MDID)来对你进行标签,但是如果你登陆了账户,依然可以通过账户来识别你。最后,避免下载来历不明的软件,不对来历不明的小程序授权隐私,只从官方商城下载软件,也不要随意点开链接。要像防木马病毒一样防数据窃取程序。但事实上,完美的隐身几乎是不可能的。脸书作为最成功最早的社交媒体平台,它的收入有96%依赖于广告收入。所以Facebook会想尽一切办法吸引广告主在平台上投放广告,同时吸引用户点击广告,曾经脸书甚至在用户退出登陆时依然可以追踪用户行为。难以想象没有监管的情况下用户资料会被利用到何种程度。未来信息技术会发展成什么样我们都不知道,但是保护好自己在互联网上留下的每一点痕迹,一定不会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