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最近读的两本书,我都要打五星

01
我是个贪心的人。
昨夜,从书架翻翻拣拣,又搬来几本书堆在床头。不料书太多了,轰然一声,大大小小的书倾落一地。把猫都吓跑了。
起床收拾,发现好多看了一半的书,其中就有田晓菲教授的《留白》,这是她的文化随笔集,我前段时间读过其中几篇,非常佩服:学识、文笔、风度,样样都有了。能把文学论文写得这样沉静舒展,实在少见。

说起来我去年读过她的一本《神游》,副标题是:早期中古时代与十九世纪旅行写作。
那时对旅行文学颇感兴趣,找了很多书来看,这是其中一本。不过当时并未发现田晓菲的好。
后来,理想国出了她的一本《秋水堂论金瓶梅》,很多友邻推荐,我也买了,但也一直未读。
终于,读到《留白》。
我是怀着一种充盈的欣喜,一页页读完的。读得很缓慢,很满足。
在这本书里,田晓菲谈到了《金瓶梅》与《牡丹亭》,谈到了郁达夫的小说、周星驰的电影,还谈到了艾柯、废名、《一千零一夜》……
种种的好,并不只是眼界,而是每一处都有自己的理解与阐发,并且写得那样地沉与静,可以让人一直一直读下去。像冬天夜晚裹着厚重的被子,倚在床边的台灯下,夜夜夜夜,永无止境。
在这本书中,最吃重的是两组文章。
第一组,谈新诗。
《二十世纪中国诗歌的重新发明》和《大跃侧诗话》两篇,分别写中国现代诗的发生、演变,以及几代诗人的尝试和努力,以及中国诗歌写作中存在的焦虑,现代诗何以走入困境的缘由。
我对于现代诗,当然是门外汉,读得不多,也毫无见解。田晓菲的梳理,帮我推开了一扇门,里面的风景,还得自己去找寻,但摸到这扇门,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第二组,谈金庸的小说,以及金庸现象。
也是两篇文章:《瓶中之舟:金庸笔下的想象中国》和《鹿与鼎:金庸,香港通俗文化,与中国的(后)现代性》。
田晓菲讲,“作为批评家,要做的不是去同意或反对某一种叙事立场,而是揭开笼罩这一叙事立场的面纱。”
在这两篇文章中,她所做的正是这样一件事。简单的说,就是回答:金庸何以流行?何以流行到上至学者专家,下到贩夫走卒全都热爱的地步?这里面有什么密码吗?
田晓菲分析了金庸小说对古典文化的化用,对小说内部道德空间的构建(恩与义),以及他通过小说所建构出的一个关于中国文化的想象共同体。
一般金庸读者,或许沉迷情节,或许追慕主角,但大概不太容易想到金庸小说是怎样与整个二十世纪从民族主义到国家主义的思潮演变相契合的。
很遗憾,以上文字只是一个粗浅的介绍,不能表达《留白》所给人带来的启发和感遇。
唯有你自己去看了。
02
现在,我坐在喜茶店里。
工作间,有六个员工穿梭忙碌,一刻不停。冰块,玻璃,互相碰撞,榨汁机的声音崩腾而起,人们三三两两的聊天。
我在一个充满声音的环境里,等待我的饮料,看着我的书——《诗人十四个》。

这是一本关于古诗的小书,两两对照,写了十四个(七组)诗人。
分别是:王维与李商隐、陶渊明与辛弃疾、陈子昂与张九龄、王昌龄与李白、朱彝尊与俞樾、姜夔与苏轼、周邦彦与晏殊。
作者黄晓丹是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在南开大学读古代文学博士时,师从叶嘉莹。
这本书,读起来和一般的诗论、诗课不同。她也讲诗人的经历,时代的背景,但更重要的是,她把自己放进来了。
“对我来说,生命是从进入大学开始的。”
这是全书第一篇的第一句话,在这句话之后,作者回忆了自己的读书经历,慢慢进入要谈论的诗人和诗。
她不是按照讲义来讲课,而是用自己的生命经验去感受诗人的生命。之前张定浩的《既见君子》,也是这个意思。
读诗,本来就不是为了某些标准答案,而是与那些杰出灵魂会晤,感受他们的感受,发现他们所发现的美。
讲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她先讲起自己在江南冬天的经验:
“连着一周的冷雨,手上开始发起冻疮,裹两层羊绒衫一层羽绒服还在发抖,走神时脑海里莫名其妙地浮现出吴兆骞流放宁古塔的事。雨停之后,庭院里的常绿树越发油绿,让人怀疑春天马上要来了……”
接着,由这种切身的感受,具体地进入王维所表达的关于春天即将到来的欣喜。
关于这一点,黄晓丹非常开阔,她说,“这种春天几乎就要到来的欣喜感,我觉得在两部作品里表达的最好,一是张艾嘉唱的《春望》,二是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张艾嘉与王维,谁也不会把他们放在一起,但黄晓丹这么做了。虽然我没有听过《春望》,但这一并举,还是让人欣喜。因为你发现,这是一个和你身处于同一时代的人,在用自己的生命经验进入古典文本。
整本书并不厚,读起来和《留白》一样,舒缓、自如,心满意足。
黄晓丹的语言极好,又有学识,加上轻盈动人的情感流动,读起来特别舒服。
03
以上两本书都是学者文章,但一点都不坚硬,反而处处有情,让看的人也安静下来,感受到一种由内心深处升起的充沛与满足。
##更多文章
等了两年,一口气连刷8集!
又幽默又诚恳,这本书我太喜欢了救命!这么多好看的综艺,简直刷不过来大咖云集,《致命女人》后,最好看的爱情剧这个月值得一看的10本新书 | 小河好书榜太宰治:他为什么非死不可?最近在读的一本书,看了好久11月的好电影,也太太太太太多了吧!看了《少年的你》,我的华语最佳有了-the end-
魏小河,一条未知终点的河。*魏小河流域,前身为「不止读书」从读书开始,尝试美好生活